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压缩机冷凝排风热回收的除湿机。背景技术:2.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干燥机、除湿器,一般可分为民用除湿机和工业除湿机两大类,属于空调家庭中的一个部分。通常,常规除湿机由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扇、盛水器、机壳及控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通过热交换器,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子冷凝成水珠,处理过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机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相对湿度。3.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u的一种除湿机,包括一压缩机,压缩机的外壳上或环压缩机的周围设置一换热装置,换热装置用于吸收压缩机的散热;采用上述方案,可有效的将压缩机缸体和排气管的温度与外界进行热交换,从而有效的限制其温升,解除除湿机运行功率的限制,提高除湿机整机极限功率。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不便于对除湿机进行减震,容易导致除湿机内部零部件受震动而损坏,且不便于对除湿带来的液体进行过滤再进行利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压缩机冷凝排风热回收的除湿机,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压缩机冷凝排风热回收的除湿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对除湿机进行减震,且不便于对除湿带来的液体进行过滤再进行利用的问题。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压缩机冷凝排风热回收的除湿机,包括:7.安装底座,其下端安装有固定脚轮,且安装底座的内侧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上侧安装有安装外壳,且安装外壳的内侧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左侧安装有吸收板,且吸收板的右侧设置有抽风机;8.隔板,其安装于安装板的下端,且隔板的左侧安装有过滤网,所述隔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换热管,且第二换热管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换热管,并且第一换热管的内侧设置有与抽风机连接的压缩机。9.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限位杆、衔接座、安装杆、衔接杆、安装座和定位杆;10.限位杆,其固定于安装底座内,且限位杆的外侧安装有衔接座,并且衔接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安装杆;11.衔接杆,其安装于安装杆的上端,且衔接杆的上端外侧转动安装有安装座,并且安装座的上端外侧安装有固定于安装外壳下端的定位杆。12.优选的,所述衔接杆与安装杆为转动连接。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关于安装底座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且衔接座通过弹簧与限位杆构成弹性滑动连接。14.优选的,所述安装座通过弹簧与安装外壳构成弹性连接,且安装座与衔接座呈一一对应设置。15.优选的,所述吸收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安装板构成可拆卸连接,且吸收板的下端与安装板为卡合连接,并且安装板的内侧开设有与吸收板对应设置的通孔状结构。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压缩机冷凝排风热回收的除湿机,能够对除湿机进行减震,避免除湿机内部零部件受震动而损坏,且能够对除湿带来的液体进行过滤,以便于再次利用;17.1、通过限位杆关于安装底座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和衔接座通过弹簧与限位杆构成弹性滑动连接,以及安装座通过弹簧与安装外壳构成弹性连接,使得减震机构能够对上端安装的安装外壳进行减震,避免安装外壳内部零部件受震动而损坏;18.2、通过衔接杆与安装杆为转动连接和且安装座与衔接座呈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减震机构能够对多个方向带来的震动进行相应的减震操作,进一步增加减震效果;19.3、通过吸收板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安装板构成可拆卸连接和吸收板的下端与安装板为卡合连接,以及安装板的内侧开设有与吸收板对应设置的通孔状结构,使得吸收板吸收的液体能够流至过滤网处进行过滤,以便于利用第二换热管进行换热后再进行下一步使用。附图说明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与安装底座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换热管与隔板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24.图中:1、安装底座;2、固定脚轮;3、安装外壳;4、抽风机;5、吸收板;6、安装板;7、减震机构;701、限位杆;702、衔接座;703、安装杆;704、衔接杆;705、安装座;706、定位杆;8、隔板;9、过滤网;10、压缩机;11、第一换热管;12、第二换热管。具体实施方式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压缩机冷凝排风热回收的除湿机,包括安装底座1下端安装有固定脚轮2,且安装底座1的内侧安装有减震机构7,减震机构7包括限位杆701、衔接座702、安装杆703、衔接杆704、安装座705和定位杆706,限位杆701固定于安装底座1内,且限位杆701的外侧安装有衔接座702,并且衔接座70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安装杆703,衔接杆704安装于安装杆703的上端,且衔接杆704的上端外侧转动安装有安装座705,并且安装座705的上端外侧安装有固定于安装外壳3下端的定位杆706,减震机构7的上侧安装有安装外壳3,且安装外壳3的内侧安装有安装板6,安装板6的上端左侧安装有吸收板5,且吸收板5的右侧设置有抽风机4,隔板8安装于安装板6的下端,且隔板8的左侧安装有过滤网9,隔板8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换热管12,且第二换热管12的右端连接有第一换热管11,并且第一换热管11的内侧设置有与抽风机4连接的压缩机10;27.在使用该装置时,具体如图1和图2中,利用固定脚轮2将装置移动至适当位置,通过限位杆701关于安装底座1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和衔接座702通过弹簧与限位杆701构成弹性滑动连接,以及安装座705通过弹簧与安装外壳3构成弹性连接,使得减震机构7能够对上端安装的安装外壳3进行减震,避免安装外壳3内部零部件受震动而损坏,且当受到其他方向的震动时,如图4中,通过衔接杆704与安装杆703为转动连接和且安装座705与衔接座702呈一一对应设置,使得减震机构7能够对多个方向带来的震动进行相应的减震操作;28.启动抽风机4和压缩机10,使装置开始工作,进入安装外壳3内的空气中的湿气经过吸收板5进行吸收,通过安装板6的内侧开设有与吸收板5对应设置的通孔状结构,使得吸收板5吸收的液体能够流至过滤网9处进行过滤,并进入隔板8左侧进行收集,随后第一换热管11将压缩机10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传导至第二换热管12,如图3中,通过第二换热管12将热量与隔板8左侧的液体进行换热,以便于进行下次利用,该步骤的工作原理参考公开号为cnu的工作原理。29.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3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