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除湿装置,尤其涉及具备水分吸附构件和制冷剂回路的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和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以及解吸的干燥剂部件的除湿装置。该除湿装置进行如下的运转:交替地切换由干燥剂部件从空气吸附水分的第1运转模式和对被干燥剂部件保持的水分进行解吸的第2运转模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号公报(权利要求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具备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除湿装置中,存在为使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成为所希望的湿度,而对使压缩机运转并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状态(下面称为“温控开启压缩机(サーモon)”)和使压缩机停止并使制冷剂的循环停止的状态(下面称为“温控关闭压缩机(サーモoff)”)进行切换的情况。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除湿装置中,对第1运转模式(吸附)和第2运转模式(解吸)的运转模式的切换状态和温控开启压缩机与温控关闭压缩机的关系没有进行任何规定。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除湿装置中,对除湿装置的运转开始时(起动时)的运转模式没有进行任何规定。
例如,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在以第1运转模式(吸附)在运转中进行温控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相对湿度低的空气在干燥剂部件中流通,所以,将被干燥剂部件保持的水分放出。因此,在温控关闭压缩机中,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上升。
另外,例如,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在以第2运转模式(解吸)在运转中进行温控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相对湿度高的空气在干燥剂部件中流通,所以,在干燥剂部件中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在再次进行了温控开启压缩机的情况下,干燥剂部件能够吸附的水分量受到抑制,除湿能力降低。
另外,作为最近的节能对策,在例如使除湿装置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或停止的期间长的情况下等,有时用户将除湿装置的主电源断开。在这种情况下,除湿装置不能检测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因而,在除湿装置停止中流入干燥剂部件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不知晓。因此,在运转再次开始时,被干燥剂部件保持的水分量也不知晓。因此,在使除湿装置的运转再次开始的情况下,与干燥剂部件的水分吸附量相适合的运转模式变得不知晓。
如上所述,在以往的除湿装置中,存在如下这样的问题点:在温控开启压缩机以及温控关闭压缩机或者除湿装置的运转再次开始时等的运转状态的过渡期中,不能选择与干燥剂部件等水分吸附构件的特性相适合的运转模式。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提供一种在温控开启压缩机以及温控关闭压缩机或者除湿装置的运转再次开始时等的运转状态的过渡期中,能够选择与干燥剂部件等水分吸附构件的特性相适合的运转模式的除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水分吸附构件、送风装置、湿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制冷剂回路由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流路切换装置、第1热交换器、节流装置以及第2热交换器,供制冷剂循环;所述水分吸附构件被配设在所述第1热交换器和所述第2热交换器之间,对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及解吸;所述送风装置在使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按照所述第1热交换器、所述水分吸附构件以及所述第2热交换器的顺序通过后,向所述除湿对象空间送出;所述湿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除湿对象空间的所述空气的相对湿度;所述控制装置被构成为控制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动作控制部和运转模式控制部,所述动作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压缩机,对使所述制冷剂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循环的温控开启压缩机和使所述制冷剂的循环停止的温控关闭压缩机进行切换,所述运转模式控制部被构成为控制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切换为第1运转模式和第2运转模式中的任意一个运转模式,在所述第1运转模式中,使所述第1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或散热器发挥作用,使水分吸附于所述水分吸附构件,在所述第2运转模式中,使所述第1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或散热器发挥作用,且使所述第2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使被所述水分吸附构件保持的水分解吸,所述运转模式控制部,与从所述温控开启压缩机向所述温控关闭压缩机切换时的所述运转模式和所述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应地,选择在所述温控关闭压缩机后进行所述温控开启压缩机时的所述运转模式。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除湿装置与从温控开启压缩机向温控关闭压缩机切换时的运转模式和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应地,选择在温控关闭压缩机后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时的运转模式。因此,能够选择与水分吸附构件的特性相适合的运转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水分吸附构件的平衡吸附量相对于相对湿度的推移的吸附等温线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计量控制系统的框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第1运转模式下的温、湿度推移的湿空气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第2运转模式下的温、湿度推移的湿空气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运转过渡期的条件和运转模式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结构图。
下面,说明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结构。
《制冷剂回路结构》
如图1所示,除湿装置100具备供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a,该制冷剂回路a由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3、四通阀15、第1热交换器11a、节流装置14、第2热交换器11b、第3热交换器11c。
(压缩机)
压缩机13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压缩机13例如是由马达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另外,本发明并非将压缩机13的台数限定为1台,也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2台以上压缩机13。
(热交换器)
第1热交换器11a、第2热交换器11b以及第3热交换器11c(下面也称为热交换器11a~11c)例如是由传热管和多个翅片构成的交错翅片式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第1热交换器11a、节流装置14和第2热交换器11b被串联连接。第3热交换器11c的一端与压缩机13的排出侧连接,另一端与四通阀15连接。
(节流装置)
节流装置14是使制冷剂减压的部件。节流装置14的一端与第1热交换器11a连接,另一端与第2热交换器11b连接。节流装置14可进行在制冷剂回路a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的调节等。节流装置14例如是可由步进马达调整节流的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或在受压部采用了隔膜的机械式膨胀阀或者毛细管。
(四通阀)
作为流路切换装置的四通阀15是转换制冷剂流路,并切换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流动的部件。四通阀15与第1热交换器11a的未连接节流装置14的一侧、第2热交换器11b的未连接节流装置14的一侧、第3热交换器11c的未连接压缩机13的排出侧的一侧、压缩机13的吸入侧连接。通过切换四通阀15的流路,制冷剂回路a中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被反转。另外,四通阀15也可以是其它的流路切换装置。
(制冷剂)
在制冷剂回路a中循环的制冷剂例如有r410a、r407c、r404a等hfc制冷剂、r22、r134a等hcfc制冷剂或者碳氢化合物、氦那样的自然制冷剂等。
(控制装置)
除湿装置100具备控制各构成部的控制装置5、将来自用户的设定操作等输入控制装置5的控制器6。另外,控制装置5能够由回路设备等硬件实现,也能够作为在微型计算机、cpu等计算装置上执行的软件来实现。
《水分吸附构件》
如图1所示,除湿装置100具备水分吸附构件16。水分吸附构件16被配设在第1热交换器11a和第2热交换器11b之间,对在后述的风路通过的空气的水分进行吸附以及解吸。水分吸附构件16例如在多孔质平板等空气能够通过的材料的表面对吸附剂进行涂敷或进行表面处理或进行含浸而构成。吸附剂例如使用沸石、硅胶、活性炭等那样,具有从湿度相对高的空气吸湿并相对于湿度相对低的空气放出的特性的物质。该水分吸附构件16为使通风截面积相对于除湿装置100的风路截面积增多,例如由沿着风路截面的多边形的多孔质平板等构成,被构成为空气能够在厚度方向通过。水分吸附构件16如图1所示,例如是四边形。另外,水分吸附构件16的形状并非被限定为四边形,也可以做成任意的形状。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水分吸附构件的平衡吸附量相对于相对湿度的推移的吸附等温线图。在图2中,横轴表示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纵轴表示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能够吸附的水分量)。
如图2所示,水分吸附构件16的平衡吸附量的变化由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若相对湿度高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则水分吸附构件16内的水分难以被释放,水分吸附构件16能够吸附的水分量变多。另一方面,若相对湿度低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则水分吸附构件16内的水分容易被释放,水分吸附构件16能够吸附的水分量变少。
本实施方式1中的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剂例如使用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平衡吸附量和相对湿度为40~60%的平衡吸附量的差大的吸附剂。据此,可使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能力以及解吸能力上升。另外,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相对湿度为50%时的平衡吸附量和相对湿度为80%时的平衡吸附量的差。
《风路结构》
如图1的箭头所示,除湿装置100形成有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按照第1热交换器11a、水分吸附构件16、第2热交换器11b、第3热交换器11c的顺序流通的风路。在除湿装置100的风路配置送风装置12。送风装置12将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吸入除湿装置100的框体内,在使空气按照第1热交换器11a、水分吸附构件16、第2热交换器11b、第3热交换器11c的顺序流通后,再次向除湿对象空间送出。送风装置12可使在除湿装置100内的风路通过的空气的流量改变。送风装置12由被dc风扇马达等马达驱动的离心风扇或多叶片风扇等风扇构成。另外,也可以是空气的流量恒定的ac风扇马达。
另外,在图1中,送风装置12被配置在风路的最下游,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只要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在热交换器11a~11c、水分吸附构件16通过,也可以配置在最上游,并不限定配置位置。
《制冷剂回路的传感器配置》
在除湿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a中配置各种传感器。在压缩机13的排出侧配置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a。在压缩机13的吸入侧配置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b。另外,制冷剂回路a具备检测流入以及流出第3热交换器11c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g、1h。制冷剂回路a具备检测流入以及流出第2热交换器11b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e、1f。制冷剂回路a具备检测流入以及流出第1热交换器11a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c、1d。
《风路内的传感器配置》
在风路内配置温湿度传感器2a~2e以及风速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2a~2e由检知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绝对湿度以及湿球温度中的任意1个的传感器构成。温湿度传感器2a检测从除湿对象空间流入除湿装置100后且在第1热交换器11a通过前的空气的温湿度。温湿度传感器2b检测在第1热交换器11a通过后且在水分吸附构件16通过前的空气的温湿度。温湿度传感器2c检测在水分吸附构件16通过后且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前的空气的温湿度。温湿度传感器2d检测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后且在第3热交换器11c通过前的空气的温湿度。温湿度传感器2e检测在第3热交换器11c通过后的空气的温湿度。风速传感器3检测在风路内通过的风速。风速传感器3的配置位置只要是能够检测在风路内通过的空气的风速的位置即可,并不限定配置。
《计量控制系统结构》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计量控制系统的框结构图。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5获取温度传感器1a~1h、温湿度传感器2a~2e以及风速传感器3的检测值。控制装置5根据获取的各种信息,控制送风装置12、压缩机13、节流装置14以及四通阀15。
《动作说明》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1中的除湿装置100的动作。
控制装置5在从控制器6输入运转开始信号时,获取各个传感器值,根据该信息,分别使压缩机13、送风装置12、节流装置14以及四通阀15动作,实施除湿运转。在除湿运转中,控制装置5通过对四通阀15进行切换,交替地实施第1运转模式和第2运转模式。下面,分别说明第1运转模式以及第2运转模式的细节。
(第1运转模式的制冷剂流动)
在第1运转模式下,四通阀15的流路被切换为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流路。据此,四通阀15连接第3热交换器11c和第2热交换器11b,且连接第1热交换器11a和压缩机13的吸入侧。若四通阀15的流路被切换为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流路,则从压缩机13排出的制冷剂向第3热交换器11c流动。第3热交换器11c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流入到第3热交换器11c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时,一部分冷凝、液化。从第3热交换器11c流出的制冷剂在四通阀15通过,向第2热交换器11b流动。第2热交换器11b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流入到第2热交换器11b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时冷凝、液化,向节流装置14流动。从第2热交换器11b流出的制冷剂在由节流装置14减压后,向第1热交换器11a流动。第1热交换器11a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流入到第1热交换器11a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后,在四通阀15通过,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3。
(第2运转模式的制冷剂流动)
在第2运转模式下,四通阀15的流路被切换为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流路。据此,四通阀15连接第3热交换器11c和第1热交换器11a,且连接第2热交换器11b和压缩机13的吸入侧。若四通阀15的流路被切换为图1中用虚线表示的流路,则从压缩机13排出的制冷剂向第3热交换器11c流动。第3热交换器11c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流入到第3热交换器11c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时,一部分冷凝、液化。从第3热交换器11c流出的制冷剂在四通阀15通过,向第1热交换器11a流动。第1热交换器11a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流入到第1热交换器11a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时冷凝、液化,向节流装置14流动。从第1热交换器11a流出的制冷剂在由节流装置14减压后,向第2热交换器11b流动。第2热交换器11b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流入到第2热交换器11b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后,在四通阀15通过,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3。
像这样,本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100能够有选择地使第1热交换器11a以及第2热交换器11b作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发挥功能。即,在第1运转模式时,使第1热交换器11a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第2热交换器11b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另外,在第2运转模式时,使第1热交换器11a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第2热交换器11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第1运转模式的空气的温、湿度推移)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第1运转模式下的温、湿度推移的湿空气线图。图4的纵轴是空气的绝对湿度,横轴是空气的干球温度。另外,图4的曲线表示饱和空气(相对湿度=100%)。另外,在图4中,点1-1表示流入到除湿装置100的风路的空气的状态。点1-2表示在第1热交换器11a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点1-3表示在水分吸附构件16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点1-4表示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点1-5表示在第3热交换器11c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
在第1运转模式下,从除湿对象空间吸入到除湿装置100内的导入空气(点1-1)被送入第1热交换器11a。在这里,导入空气由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1热交换器11a冷却。若在第1热交换器11a通过的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则成为水分被除湿了的除湿空气(点1-2),被送入水分吸附构件16。此时,由于被冷却除湿了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变高到70~90%rh的程度,所以,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剂容易吸附水分。被冷却了的导入空气通过由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剂吸附水分而被除湿,成为高温低湿化,流入第2热交换器11b(点1-3)。由于第2热交换器11b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所以,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的空气被加热,温度上升(点1-4)。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后的空气流入第3热交换器11c。由于第3热交换器11c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所以,在第3热交换器11c通过的空气的温度上升(点1-5),从除湿装置100向除湿对象空间排放。
(第2运转模式的空气的温、湿度推移)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第2运转模式下的温、湿度推移的湿空气线图。图5的纵轴是空气的绝对湿度,横轴是空气的干球温度。另外,图5的曲线表示饱和空气(相对湿度=100%)。另外,在图5中,点2-1表示流入到除湿装置100的风路的空气的状态。点2-2表示在第1热交换器11a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点2-3表示在水分吸附构件16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点2-4表示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点2-5表示在第3热交换器11c通过后的空气的状态。
在第2运转模式下,从除湿对象空间吸入到除湿装置100内的导入空气(点2-1)被送入第1热交换器11a。在这里,导入空气由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1热交换器11a加热,在第1热交换器11a通过的空气的温度上升(点2-2),被送入水分吸附构件16。此时,被加热了的空气对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剂的水分进行解吸而被加湿,成为低温高湿化,流入第2热交换器11b(点2-3)。由于第2热交换器11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所以,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的空气被冷却。若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的空气被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则成为水分被除湿了的除湿空气(点2-4)。在第2热交换器11b通过后的空气流入第3热交换器11c。由于第3热交换器11c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所以,在第3热交换器11c通过的空气的温度上升(点2-5),从除湿装置100向除湿对象空间排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在风路的最下游侧配置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第3热交换器11c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非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第3热交换器11c。另外,例如也可以省略第3热交换器11c,且设置对空气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等。
(除湿运转中的运转模式的切换控制)
除湿装置100在实施除湿运转时,通过交替地切换第1运转模式和第2运转模式,反复实施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和解吸。除湿运转中的第1运转模式和第2运转模式的切换控制例如有时间、水分吸附构件16前后的温度差、绝对湿度差、相对湿度变动、风路压力损失变动(因吸附而膨润,水分吸附构件16的通过空气的压力损失增加的情况)等。另外,除湿运转中的切换判定并非局限于此,只要知道是否充分地体现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解吸反应即可,并非是限定检知构件的形式的控制。
《运转过渡期的运转模式的切换控制》
下面,说明除湿装置100的运转过渡期(温控开启压缩机、温控关闭压缩机、起动、停止时)的运转模式的切换控制。
《温控开启压缩机、温控关闭压缩机时的控制》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5具有温控判定部51、运转模式控制部52、动作控制部53和计数器54。温控判定部51对从控制器6获取的设定湿度和从温湿度传感器2a获取的相对湿度(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进行比较。温控判定部51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比设定湿度低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关闭压缩机,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在设定湿度以上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开启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与温控判定部51的判定结果相应地控制压缩机13、节流装置14、送风装置12,切换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a中循环的温控开启压缩机和使制冷剂的循环停止的温控关闭压缩机。另外,动作控制部53获取由计数器54计量的运转时间。
运转模式控制部52与温控判定部51的判定结果和从温湿度传感器2a获取的相对湿度(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相应地选择温控关闭压缩机以及温控开启压缩机时的运转过渡期的运转模式,对四通阀15进行切换。
在这里,对运转过渡期的条件和运转模式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运转过渡期的条件和运转模式的关系的图。
如图7所示,除湿装置的运转过渡期的条件与温控关闭压缩机前的运转模式和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相应地被分为4个模型(下面为条件模型1~4)。下面分别说明各条件模型的细节。
(条件模型1)
对在除湿对象空间为低湿的情况下,在以第1运转模式运转中,进行温控关闭压缩机,并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时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为低湿(例如,相对湿度50%以下)的情况下,在以第1运转模式运转中成为温控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低,所以,将被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的水分放出,除湿对象空间成为高湿。即,如通过上述的“第1运转模式的空气的温、湿度推移”说明的那样,在第1运转模式中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例如变高到70~90%rh的程度。因此,在温控关闭压缩机后,若相对湿度低的空气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则被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的水分被放出。另外,存在为了进行除湿对象空间的空调管理,在温控关闭压缩机时使送风装置12的动作持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送风装置12停止时相比,来自水分吸附构件16的每单位时间的水分的放出量变多。
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温控判定部51进行了温控关闭压缩机的判定时的运转模式是第1运转模式、且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比预先设定的湿度低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将运转模式切换为第2运转模式。而且,动作控制部53在使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持续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后,实施温控关闭压缩机。
像这样,通过在实施温控关闭压缩机前,使第2运转模式运转一定时间,由此,向水分吸附构件16输送的空气的温度变高,能够将被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的水分放出。另外,由于在实施一定时间第2运转模式后,即使实施温控关闭压缩机,被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的水分吸附量也少,所以,不会将水分放出,除湿对象空间也不会成为高湿。另外,一定时间是设定能够从水分吸附构件16将水分放出的时间。另外,由于放出时间因水分吸附构件16的大小而不同,所以,也可以是该一定时间的设定能够通过控制器6来改变。
另外,运转模式控制部52选择第1运转模式作为从温控关闭压缩机起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的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如上所述,由于通过在温控关闭压缩机时实施一定时间第2运转模式,水分向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量变少,所以,在再起动时,能够通过第1运转模式实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的运转。另外,在第1运转模式下,在实施第1热交换器11a中的制冷剂进行的冷却除湿的基础上,还实施由水分吸附构件16的水分吸附进行的除湿。因此,通过在再起动时实施第1运转模式,能够确保比第2运转模式多的除湿量。
(条件模型2)
对在除湿对象空间为低湿的情况下,以第2运转模式运转中进行温控关闭压缩机并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时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在以第2运转模式运转中,水分吸附构件16是将水分放出的状态。在除湿对象空间为低湿(例如相对湿度50%以下)的情况下,在以第2运转模式运转中成为温控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低,所以,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将水分放出。
基于这种情况,在温控判定部51进行了温控关闭压缩机的判定时的运转模式是第2运转模式、且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比预先设定的湿度低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选择第1运转模式作为从温控关闭压缩机起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的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
像这样,由于在以第2运转模式运转中即使成为温控关闭压缩机,水分向水分吸附构件16的吸附量也少,所以,在运转再次开始时由第1运转模式实施。通过在再起动时实施第1运转模式,能够确保比第2运转模式多的除湿量。
(条件模型3)
对在除湿对象空间为高湿的情况,在以第1运转模式运转中进行温控关闭压缩机并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时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在以第1运转模式运转中,是水分吸附构件16的水分吸附量多的状态。在除湿对象空间为高湿(例如,相对湿度80%以上)的情况下,在以第1运转模式运转中成为温控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水分吸附构件16的水分吸附量保持为多。
基于这种情况,在温控判定部51进行了温控关闭压缩机的判定时的运转模式是第1运转模式、且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以上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选择第2运转模式作为从温控关闭压缩机起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的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
像这样,在以水分吸附构件16的水分吸附量多的状态再起动时,通过实施第2运转模式,能够将被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的水分放出。
(条件模型4)
对在除湿对象空间为高湿的情况下,以第2运转模式运转中进行温控关闭压缩机并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时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在以第2运转模式运转中,水分吸附构件16是将水分放出的状态。在除湿对象空间为高湿(例如,相对湿度80%以上)的情况下,在以第2运转模式运转中成为温控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由于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高,所以,水分吸附构件16吸附水分。
基于这种情况,在温控判定部51进行了温控关闭压缩机的判定时的运转模式是第2运转模式、且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以上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选择第2运转模式作为从温控关闭压缩机起再次进行温控开启压缩机的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
像这样,在以水分吸附构件16的水分吸附量多的状态再起动时,通过实施第2运转模式,能够将被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的水分放出。
(动作流程图)
接着,使用图8,说明温控开启压缩机、温控关闭压缩机时的控制动作的具体例。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除湿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下面,按照图8的各步骤,说明本实施方式1中的除湿装置100的控制装置5的动作。
运转模式控制部52判断压缩机13是否在动作中(s1),在压缩机13是动作中的情况下,即,是温控开启压缩机状态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判定部51是否判定了温控关闭压缩机(s2)。温控判定部51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比设定湿度低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关闭压缩机。运转模式控制部52在判定为温控关闭压缩机的情况下,判定在紧接温控关闭压缩机判定之前的运转模式是否是第1运转模式(s3)。
在紧接温控关闭压缩机判定之前的运转模式是第1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判断温湿度传感器2a检测的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例如80%)以上(s4)。在是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以上的高湿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温控关闭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停止,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停止(s5)。另外,也可以在温控关闭压缩机状态下,使送风装置12的运转持续。
运转模式控制部52判定是否由温控判定部51判定温控开启压缩机(s6)。温控判定部51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在设定湿度以上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开启压缩机。在判定为温控开启压缩机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选择第2运转模式作为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对四通阀15进行切换。另外,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温控开启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的动作开始,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开始(s7)。此后,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4中,在不是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以上的高湿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控制四通阀15,将运转模式从第1运转模式切换为第2运转模式。另外,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运转持续,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的动作持续。动作控制部53判断由计数器54计数了的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是否经过了预先设定的一定时间(s12)。在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持续一定时间的情况下,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停止,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停止(s13)。另外,也可以在温控关闭压缩机状态下,使送风装置12的运转持续。
运转模式控制部52判定是否由温控判定部51判定了温控开启压缩机(s14)。温控判定部51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在设定湿度以上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开启压缩机。运转模式控制部52在判定为温控开启压缩机的情况下,选择第1运转模式作为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对四通阀15进行切换。另外,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温控开启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的动作开始,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开始(s15)。此后,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3中,在紧接温控关闭压缩机判定之前的运转模式不是第1运转模式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判断由温湿度传感器2a检测的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是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例如80%)以上(s21)。在是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以上的高湿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温控关闭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停止,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停止(s22)。另外,也可以在温控关闭压缩机状态下,使送风装置12的运转持续。
运转模式控制部52判定是否由温控判定部51判定了温控开启压缩机(s23)。温控判定部51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在设定湿度以上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开启压缩机。运转模式控制部52在判定为温控开启压缩机的情况下,选择第2运转模式作为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对四通阀15进行切换。另外,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温控开启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的动作开始,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开始(s24)。此后,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21中,在不是除湿对象空间的湿度在预先设定的湿度以上的高湿的情况下,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温控关闭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停止,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停止(s31)。另外,也可以在温控关闭压缩机状态下,使送风装置12的运转持续。
运转模式控制部52判定是否由温控判定部51判定了温控开启压缩机(s32)。温控判定部51在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在设定湿度以上的情况下,判定温控开启压缩机。运转模式控制部52在判定为温控开启压缩机的情况下,选择第1运转模式作为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对四通阀15进行切换。另外,运转模式控制部52对于动作控制部53指示温控开启压缩机,动作控制部53使压缩机13的动作开始,使制冷剂回路a的制冷剂的循环开始(s33)。此后,返回步骤s1。
《从运转停止或长期停止后起的运转再次开始时的控制》
接着,对在除湿装置100的运转停止后,再次开始运转的情况或在除湿装置100的运转长期间停止后,再次开始运转的情况下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除湿装置100停止除湿运转的情况下或停止期间为长期间的情况下,存在由用户例如进行除湿装置100的主电源的关闭或将插头拔掉等而隔断电力供给的情况。尤其是,由于最近的节能对策,用户将电力供给隔断的情况很多。像这样,若进行除湿装置100的主电源的关闭或将电力供给隔断,则控制装置5不能通过温湿度传感器2a获取除湿对象空间的相对湿度。因而,控制装置5也不知晓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
如上所述,在除湿对象空间为低湿(例如不到相对湿度50%)的情况下,由于水分吸附构件16能够吸附的水分量少,所以,希望在再起动时通过第1运转模式开始运转。但是,即使除湿对象空间为低湿,除湿装置100的运转停止状态越长,水分吸附构件16越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也存在以水分吸附构件16的水分吸附量的多的状态再次开始运转的情况。
另外,如上所述,若在运转停止中停止电源供给,则流入水分吸附构件16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不知晓。
基于这种情况,运转模式控制部52选择第2运转模式,作为在除湿装置100的运转停止后,再次开始运转的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或者,选择第2运转模式,作为在除湿装置100的运转停止了的状态超过预先设定的停止时间后,再次开始运转的再起动时的运转模式。也就是说,就从运转停止后起的运转再次开始或者从长期停止后起的运转再次开始而言,无论除湿对象空间的空气的相对湿度的条件如何,都实施第2运转模式。像这样,在存在以水分吸附构件16的水分吸附量多的状态再起动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第2运转模式,能够以将被水分吸附构件16保持的水分放出的状态,再次开始运转。
《效果》
像上述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进行除湿装置100的运转过渡期(温控开启压缩机、温控关闭压缩机时、从运转停止或长期停止后起的运转再次开始时)的运转模式的切换控制。因此,在运转过渡期,可进行与干燥剂部件等水分吸附构件16的特性相适合的除湿运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结构以及控制动作只不过是将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具体化的例子,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限定于这些内容。例如,在条件模型1~4中,低湿以及高湿的判定基准并非限定于上述例示的值。例如,也可以使低湿的判定基准为55%,使高湿的判定基准为75%等,能够由控制器6改变。另外,就条件模型5而言,也同样能够由控制器改变成不是由第2运转模式而是由第1运转模式实施运转再次开始,并非限定于上述例示的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a~1e:温度传感器;2a~2e:温湿度传感器;3:风速传感器;5:控制装置;6:控制器;11a:第1热交换器;11b:第2热交换器;11c:第3热交换器;12:送风装置;13:压缩机;14:节流装置;15:四通阀;16:水分吸附构件;51:温控判定部;52:运转模式控制部;53:动作控制部;54:计数器;100:除湿装置;a:制冷剂回路。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