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除湿机厂家

常见问题
一种地下室双冷源新风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栏目:常见问题 时间:2023-02-16 09:57:13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空气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地下室双冷源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新风除湿机,一般采用冷冻式除湿原理,空气通过低温水或/和液态氟的盘管,由于盘管表面温度低于空气露点温度,因此接触空气后,会使空气中的水份冷凝以达到除湿目的。双冷源是指设备内部同时有水和氟两种盘管,增大除湿处理能力。但现有技术的设备用在地下室空间存在以下不足:1)地下室春节和夏季有除湿需求,但春季和夏季的除湿需求不一样;2)在春季,地下室墙面和地面温度较低,除湿的同时也需要供热;3)夏季除湿的同时需要供冷;4)现在的新风除湿机不能同时满足这两种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水-氟换热器对汽态氟进行降温,使压缩机工况稳定、出风温度稳定、能效比提升;2)采用水调节阀对冷却水流量进行调整,使出风口含湿量保持稳定、设备除湿量稳定;3)设备配有上位控制器和空气传感器,可根据设定参数及传感器数据自动控制设备运行;4)新风量可以根据室内需求(co2浓度)自动调整,不会影响出风状态;5)春季使用时不开水路,盘管蒸发除湿后冷凝升高空气温度,在除湿的同时为室内供热;夏季使用时开水路,双冷源同时作用除湿量更大,出风口接近室内温度不承担显热负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地下室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包括室外回风口、室内新风口、新风风阀、设备壳体、过滤网、水预冷盘管、氟蒸发器、氟冷凝器、水-氟换热器、送风机、室内送风口、回水口、进水口、调节阀、压缩机、氟管路、水管路、电子膨胀阀、接水盘、冷凝水口、进风温度探头、出风温度探头、控制板、控制接线、上位控制器和空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设备壳体4后端有室外回风口1、室内新风口2,设备壳体4后端底下有冷凝水口20,设备壳体4前端下方有回水口12、进水口13,设备壳体4前端上方有室内送风口11,设备壳体4顶面前方有控制板23、控制接线24、上位控制器25、空气传感器26,设备壳体4内各元件安装连接路线为新风风阀3与室外回风口1、室内新风口2相通,并与过滤网5相通,过滤网5前面是水预冷盘管6,水预冷盘管6前面是氟蒸发器7,氟蒸发器7前面是氟冷凝器8,氟冷凝器8前面的下腔为水-氟换热器9、水调节阀14、压缩机15,送风机10安装在设备壳体4内腔上方,送风机10有室内送风口11,控制板23通过控制接线24连接上位控制器25、空气传感器26,控制板23连接送风机10、出风温度探头22,进风温度探头21、新风风阀3、调节阀14、压缩机15、水-氟换热器9、电子膨胀阀18、氟蒸发器7和氟冷凝器8,调节阀14装在接水盘19至回水口12之间。

  控制板23有选择不同季节工作选择功能按键。

  压缩机15是定频和/或变频。

  室内新风口2内侧装有新风风阀3。

  在水管路17上安装有调节阀14。

  氟管路16中安装有电子膨胀阀18。

  设备壳体4中的控制板23通过控制接线24与进风温度探头21、出风温度探头22、电子膨胀阀18、压缩机15、调节阀14、送风机10、上位控制器25和空气传感器连接。

  水预冷盘管6和氟蒸发器7底下装有接水盘19,接水盘19与设备壳体4上的冷凝水口20连接。

  设备壳体4内的空气流动路线是:室内新风口2→新风风阀3→过滤网5→水预冷盘管6→氟蒸发器7→氟冷凝器8→水-氟换热器9→压缩机(15)→氟管路16。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除湿性能好。室外新风和室内循环空气混合后再去除湿,减少了除湿深度,使室内湿度控制能力更稳定。

  2.春季使用时在除湿的同时又能给室内供热,同时改善地下室热和湿参数。

  3.夏季使用时,使用水氟换热器减小了氟冷凝器的尺寸,减少了风的阻力。使压缩机工况改善、能效比提高。

  4.合理设计制冷回路使两种工况都能处于较高的运行效率,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主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室外回风口1、室内新风口2、新风风阀3、设备壳体4、过滤网5、水预冷盘管6、氟蒸发器7、氟冷凝器8、水-氟换热器9、送风机10、室内送风口11、回水口12、进水口13、调节阀14、压缩机15、氟管路16、水管路17、电子膨胀阀18、接水盘19、冷凝水口20、进风温度探头21、出风温度探头22、控制板23、控制接线24、上位控制器25、空气传感器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地下室双冷源新风除湿机,设备壳体4后端安装室外回风口1和室内新风口2,设备壳体4前端安装室内送风口11,设备壳体4内腔的各元件的连接工作传动路线依次从前端安装室内新风口2→新风风阀3→过滤网5→水预冷盘管6→氟蒸发器7→氟冷凝器8→水-氟换热器9→送风机10,也就是室内空气从室外回风口1进入设备壳体4,而室外空气从室内新风口2进入设备壳体4两者混合后,经过滤网5过滤后、再经过水预冷盘管6做降温除湿处理,之后再经过氟蒸发器7做二次降温除湿处理,而后通过氟冷凝器8把温度提高,再通过送风机10从室内送风口11送到室内。同时冷却水从进水口13进入设备,先通过水管路17进入水预冷盘管6,再进入水-氟换热器9,之后通过调节阀14和回水口12送出设备。同时,制冷剂氟通过压缩机15和氟管路16进入水-氟换热器9和氟冷凝器8释放热量后变成液体进入电子膨胀阀18,再进入氟蒸发器7吸收热量变成气体回到压缩机15中。同时,在水预冷盘管6和氟蒸发器7被冷凝下来的水流到接水盘19中,从冷凝水口20排出。设备壳体4内安装有进风温度探头21和出风温度探头22、控制板23。设备壳体4外部有上位控制器25和空气传感器26。控制接线24将设备壳体4内的进风温度探头21、出风温度探头22、压缩机15、新风风阀3、电子膨胀阀18、调节阀14连接到控制板23。上位控制器25通过控制接线24连接控制板23和空气传感器26。所述压缩机15内部存有制冷剂氟。

  以上工作原理为夏季模式。而在春季模式中,没有水流,只有空气和氟制冷剂流动。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述地下室双冷源新风除湿机,包括设备壳体,壳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室内送风口,室外回风口和室内新风口,室内送风口风量等于室外回风口和室内新风口风量之和。通过室外回风口和室内新风口的空气通过过滤网、水预冷除湿、氟冷却除湿后进入氟冷凝器提升温度后由送风机经过室内送风口送出设备之外。而冷却水则从进水口进入,通过水管路、水预冷盘管、水-氟换热器被加热后,通过调节阀、回水口流出设备。制冷剂氟在压缩机、水-氟换热器、氟冷凝器、电子膨胀阀、氟蒸发器、氟管路的封闭系统中做循环,进行吸热(供冷)和放热。在设备内部,空气先是被过滤,之后是水预冷、氟冷却、氟加热后被送出设备,同时冷凝水从冷凝水口流出设备。在过滤网后端装有进风温度探头,在氟冷凝器后端出风温度探头。所述设备壳体内有控制板,控制板与送风机、进风温度探头、回风温度探头、压缩机、电子膨胀阀、新风风阀和上位控制器通过电路相连。所述过滤网、送风机均为可拆卸的安装在壳体内,各部件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要求增加或减少。

  以上工作原理为夏季模式。而在春季模式中,没有水流,只有空气和氟制冷剂流动。

  实施例3,一种地下室双冷源新风除湿机,设备壳体后端设有可接管道的室内新风口和室外回风口,设备壳体前端设有可接管道的室内送风口。前后端之间安装有新风风阀、过滤网、水预冷盘管、氟蒸发器、氟冷凝器、送风机。在过滤网的后端装有进风温度探头,在氟冷凝器的前端装有出风温度探头。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水管道,连接水预冷盘管、水-氟换热器、水调节阀、从回水口出设备。制冷剂氟依次通过压缩机、水-氟换热器、氟冷凝器、电子膨胀阀、氟蒸发器再回到压缩机做循环。水预冷盘管和氟蒸发器底部有接水盘,接水盘连接设备壳体上的冷凝水口。送风机是定频或变频的,压缩机是定频或变频的,压缩机内部存有制冷剂氟。工作时通冷却水和压缩机和送风机同时运行,从室内送风口出去的空气温度和含湿量不受室外空气条件影响,保证室内舒适环境。

  以上工作原理为夏季模式。而在春季模式中,没有水流,只有空气和氟制冷剂流动,此时出风为热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春季除湿状态:外部没有水供应(阀门关闭)。新风风阀根据空气传感器中的co2浓度是否达到设定浓度而打开或关闭。上位机将设定参数与空气传感器实测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风机、新风风阀控制。该工作状态压缩机工作。

  夏季除湿状态:在有外部冷水供应的情况下压缩机才开始工作,根据出风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调整水调节阀的开度。新风风阀根据空气传感器中的co2浓度是否达到设定浓度而打开或关闭。上位机将设定参数与空气传感器实测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风机、新风风阀和水调节阀的控制。该工作状态压缩机工作。

  制热状态:在有外部热水供应的情况下工作。根据出风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调整水调节阀的开度。新风风阀根据空气传感器中的co2浓度是否达到设定浓度而打开或关闭。上位机将设定参数与空气传感器实测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风机、新风风阀和水调节阀的控制。该工作状态压缩机不工作。

  通风状态:送风机开启,压缩机和水调节阀关闭。新风风阀根据空气传感器中的co2浓度是否达到设定浓度而打开或关闭。上位机将设定参数与空气传感器实测参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对风机、新风风阀的控制。

  上位机可以对压缩机、风机运行时间做出统计,对滤网更换和使用时间进行纪录以便安排维护和更换滤网。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