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除湿机厂家

常见问题
一种小型转轮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栏目:常见问题 时间:2023-02-16 14:50:07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机,具体涉及小型的层式结构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机利用除湿转轮上吸附材料的良好亲水性吸附空气中的水分,降低空气的湿度。主要应用于建筑、桥梁、船舶等工业领域。一般由除湿转轮、转轮驱动装置、再生和处理风机、过滤器、再生加热器组成。作为核心部件,除湿转轮分隔为处理区和再生区,处理空气和再生空气分别通过这两个区,彼此隔离。除湿转轮慢速旋转,使得转轮上位于处理区的吸附材料吸附处理空气中的水份、位于再生区的吸附材料被加热过的再生空气再生,以循环使用。因除湿转轮需要旋转和分区,还需为除湿和再生建立隔离的风道,现有转轮除湿机的尺寸较大,不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场地,安装复杂、难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转轮除湿机尺寸大、安装复杂的问题,采用层式机箱并分层合理布置各部件和风道,使整机结构紧凑,尺寸小。

  一种小型转轮除湿机,包括机箱、设置于机箱内的处理风机和再生风机、再生加热器、除湿转轮及配套转轮旋转驱动装置,关键在于:所述机箱包括上、中、下三层,电气部件设置在上层,处理风机和再生风机分别设置在中层分隔的处理腔和再生腔,并分别借助对应腔室外壁上的风口形成各自的进风通道;除湿转轮水平设置在下层腔体内,并借助隔板及密封组件对应分隔为位于下层处理腔和再生腔的再生区和处理区,对应腔室的中层底板与下层外壁上的风口连通形成穿过除湿转轮的出风通道,再生加热器设置在除湿转轮上方的中层或下层再生腔内。

  该技术方案中,将机箱分为三层,电气部件布置在上层,中层分隔为处理腔和再生腔,处理风机安装在处理腔,再生风机安装在再生腔,处理腔和再生腔的外壁上开设有处理风和再生风进风口。下层也分隔为处理腔和再生腔,除湿转轮水平设置,位于处理腔的部分为处理区,位于再生腔的部分为再生区。处理风机将室内潮湿空气抽入中层处理腔后,处理风经中层底板上的处理风口吹入下层处理腔,再穿过除湿转轮除湿后吹出至室内。再生风机将室外空气抽入中层再生腔后,再生风可由再生加热器加热后经中层底板上的再生风口吹入下层再生腔,也可在再生腔被再生加热器加热,加热后的再生风穿过除湿转轮,使吸附材料再生,然后吹出至室外。

  进一步的,转轮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层的电机及连接在电机轴上的传动轴,传动轴伸入下层连接小齿轮,小齿轮与定位在转轮轴上的大齿轮啮合形成转轮轴旋转驱动结构,除湿转轮定位在转轮轴上。该方案中,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小齿轮旋转,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旋转,从而带动除湿转轮旋转。

  进一步的,隔板包括平行设置的上角架和下角架,除湿转轮及转轮轴转动限位在上、下角架之间,密封组件设置在上、下角架与除湿转轮的接触面上分隔除湿转轮为再生区和处理区。该方案中,转轮借助上、下角架和密封组件分隔,并可旋转。

  进一步的,下层再生腔包括再生上腔和再生下腔,再生上腔由上角架、定位在上角架上的立板、除湿转轮上表面、机箱外侧壁及中层底板围城,再生下腔由下角架、除湿转轮下表面、机箱外侧壁及底壁围成;中层底板的风口与再生上腔相通,再生风出风口开设在再生下腔的机箱外侧壁上。该方案中,再生上腔位于除湿转轮上表面与中层底板之间,再生下腔位于除湿转轮下表面与下层底板之间,以引导再生风穿过除湿转轮再生区。

  进一步的,下层处理腔包括位于除湿转轮上表面上方的处理上腔和处理下腔,中层底板上的风口与处理下腔相通、处理风出风口与处理上腔相通。该方案中,处理风从中层处理腔进入处理下腔,再穿过除湿转轮进入处理上腔,从上腔的处理风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上腔由衔接在再生上腔立板上的弧形立板、中层底板、机箱外侧壁、上角架及除湿转轮上表面围成,弧形立板环绕除湿转轮上表面外围设置,并与机箱外壁上的处理风出风口衔接。该方案中,沿除湿转轮上表面外缘围设弧形立板,使除湿转轮与中层底板之间形成筒状隔离空间,以避免处理风从除湿转轮上方穿入其内,保证处理风能顺利穿过除湿转轮,提高除湿能力。

  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了便于安装,大齿轮套装在除湿转轮的外围。

  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了便于安装和布置,传动轴的自由端转动限位在下层底板上,小齿轮定位在传动轴上,位于处理下腔内。

  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了减少热量流失,将再生加热器设置在上角架上方,位于再生上腔内。

  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了提高动密封效果,密封组件包括镶嵌在上、下角架密封槽内的t型弹性橡胶垫和u型密封圈,t型弹性橡胶垫位于u型密封圈内侧,且t型弹性橡胶垫的竖部插装在u型密封圈的槽口内、横部压装在u型密封圈的开口端端面上,u型密封圈的另一端端端面与除湿转轮贴合。该结构中,借助t型弹性橡胶垫的弹性即可保持u型密封圈与除湿转轮贴合,又不阻碍转轮的旋转。t型弹性橡胶垫与u型密封圈的嵌合结构,形成迷宫式密封结构,隔离效果好。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分层机箱,电气部件集中、隔离设置在上层,防潮、防老化,风机设置在中层、转轮设置在下层,中层和下层分隔设置处理腔和再生腔,且中层和下层的对应腔室上、下对位布置,便于形成风道,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巧、轻便,便于组装、搬运。2、除湿机采用卧式除湿转轮和立式布置结构,使整机高度不大于0.5米,长、宽不大于0.3米,单机在50m3以下空间除湿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除湿机机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中层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再生加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上角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代表机箱,11代表上层,12代表中层底板,121代表再生风口,122代表处理风口,123代表处理风进风口,124代表再生风进风口,13代表下层,131代表再生上腔,132代表再生下腔,133代表处理上腔,134代表处理下腔,135代表再生风出风口,136代表处理风出风口,14代表上角架,141代表圆环台,142代表十字架,143代表过风孔,15代表下角架,2代表处理风机,3代表再生风机,4代表再生加热器,5代表除湿转轮,6代表电机,61代表传动轴,62代表小齿轮,63代表大齿轮,7代表立板,8代表弧形立板,9代表t型弹性橡胶垫,10代表u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小型转轮除湿机,参见附图,机箱1分为上、中、下三层,三层箱体通过穿在四角上的长螺栓固定。电气部件设置在上层11,处理风机2和再生风机3分别设置在中层分隔的处理腔和再生腔。中层处理腔和再生腔的外壁上设置有处理风进风口123和再生风进风口124,处理风进风口123和再生风进风口124分别与处理风机2和再生风机3的进风口衔接。处理风进风口123和再生风进风口124上设置有过滤网。处理风机2和再生风机3的出风口通入各自腔内。下层腔体内平行设置有上角架14和下角架15,下角架15一体成型在下层底板上,为┕形,上端面开设有密封槽。为了便于安装,参见图4上角架14设计为箱框结构,底板上具有与除湿转轮适配的圆环台141、十字架142及过风孔143,十字架142和圆环台141上开设密封槽,密封槽为四分之一扇形环状。除湿转轮5水平设置,套装定位在转轮轴上。转轮轴穿在上、下角架14、15上,位于除湿转轮中心,通过轴承转动限位,除湿转轮5限位在上、下角架14、15之间。密封组件设置在上、下角架14、15的密封槽内,分隔除湿转轮5为再生区和处理区。再生区占四分之一扇形区域,处理区占四分之三扇形区域。再生区对应的区域封隔为再生腔,处理区对应的区域封隔为处理腔。中层的再生腔和处理腔与下层13的再生腔和处理腔上、下对位布置,中层底板12与上角架14的结构适配,开设有通向下层13再生腔和处理腔的再生风口121和处理风口122。再生风口121为扇形,处理风口122位于处理腔侧的两拐角处,与上角架14上的过风孔143位置对应,形状适配。

  下层13再生腔包括再生上腔131和再生下腔132,再生上腔131由上角架14底板、定位在上角架14十字架142上的立板7、除湿转轮5上表面、外侧壁及中层底板12围成,再生下腔132由下角架15、除湿转轮5下表面、机箱1外侧壁及底板围成;中层底板12的再生风口121与再生上腔131相通,再生风出风口135开设在再生下腔132的外侧壁上。

  下层13处理腔包括位于除湿转轮5上表面上方的处理上腔133和处理下腔134,中层底板12上的处理风口122与处理下腔134相通、处理风出风口136与处理上腔133相通。处理上腔133由衔接在再生上腔131立板7上的弧形立板8、中层底板12、外侧壁、上角架14及除湿转轮5上表面围成,弧形立板8环绕除湿转轮5上表面外围设置,并与外侧壁上的处理风出风口136衔接。处理上腔133含有与处理区适配的占四分之三区域的圆筒腔,封盖除湿转轮5上表面,避免处理风从除湿转轮上表面吹入。处理下腔134为上角架14下除再生下腔132外的区域。再生加热器4设置在上角架14上方,位于再生上腔131内,固定在中层底板12上。密封组件包括镶嵌在上、下角架14、15密封槽内的t型弹性橡胶垫9和u型密封圈10,t型弹性橡胶垫9位于u型密封圈10内侧,且t型弹性橡胶垫9的竖部插装在u型密封圈10的槽口内、横部压装在u型密封圈10的开口端端面上,u型密封圈10的另一端端面与除湿转轮5贴合。

  转轮旋转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层11的电机6及连接在电机6轴上的传动轴61,传动轴61伸入处理下腔134内,自由端转动限位在下层底板上,小齿轮62定位在传动轴61上,小齿轮62与大齿轮63啮合,大齿轮63套装在除湿转轮5的外围,除湿转轮5定位在转轮轴上。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处理风机2将室内潮湿空气从处理风进风口123抽入中层处理腔后,处理风经中层底板12上的处理风口122吹入处理下腔134,再穿过除湿转轮5处理区除湿后进入处理上腔133,最后从处理风出风口136吹出至室内。再生风机3将室外空气从再生风进风口124抽入中层再生腔后,再生风经中层底板12上的再生风口121吹入再生上腔131,由再生加热器4加热后,再经除湿转轮5再生区吹入再生下腔132,使吸附材料再生,最后从再生风出风口135吹出至室外。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

本文标签: